泉州元妙观
时间:2007-12-07 17:19 浏览量:

泉州元妙观  

在市区新府口。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建,是福建省最早的道观,初名白云庙。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建。易名中兴观,未几,改名龙兴观。开元(713741年)中,改名开元观,而以老君祠为龙兴观。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改名天庆观。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名玄妙观,老君祠并入。明初,有纪道士、董伯华寓其中。清代避康熙玄晔名讳,改今名。清雍正十年(1732年),候选同知施晖、通判曾炳远、生员庄朝用同修。乾隆十八年(1753年),郡守高  大修,糜白金三千二百有奇。四十四年(1779年)提帅甘国宝、郡守王右弼、邑令王镌又大修。五十六年(1791年),邑人公修三清殿及东廊。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修各处及神像,皆存有碑记。道光五年(1825年),绅士杨滨海等,请太守刘□前,县令胡效曾倡捐重修前三清殿及后关夫子庙,并买盖小屋十二间。又,紫极宫。在元妙观之右,旧在行春门外。唐天宝二年(743年),赐名紫极。五代末留从效改建于迎恩馆之西庑。明永乐(14031424年)、天顺、成化间(14571487年),俱曾修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提督杨捷兴、兴泉道张仲举、知府蒋毓英重修。观中有古桧一株,围一丈六尺,高七尺余,旁有石刻“晋朝桧”三字。康熙年间(16621722年)并入元妙观。

     元妙观的建筑规模甚大,总面积3900平方米。中轴线上,端门为重檐歇山顶牌坊式三门并列,三清殿和灵霄殿均为重檐歇山顶,前加卷棚,文昌府为单檐硬山顶。所奉祀诸神均为道教正统神仙,唯近代以来,三清殿香火冷落,灵霄殿香火则颇鼎盛。19711976年间被拆毁改为工厂。今尚留三清殿东壁的残瓦败楞,三清殿前丹墀上的龙陛、灵霄殿前的盘龙八仙石柱收藏于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其余无存。该观被批准重修,三清殿于20001月竣工,凌霄殿及灵官殿也于200712月竣工,整个中轴线已建设完工,将于 20071228举行落成庆典。现在的元妙古观正以崭新的英姿屹立于历史名城泉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