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仙公山
时间:2014-07-30 00:00 浏览量: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公里。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以“灵、奇、秀、险”为特色,素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

    仙公山儒释道三教并祀,体现了泉州宗教兼容并蓄的特点。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包含三座大殿,分别代表道教、佛教、儒教。

   丰山洞(道教)

   又称“双髻寺”,俗名“仙公寺”,奉祀何氏九仙,是仙公信仰者朝拜的圣地。丰山洞始建于南朝齐时期。时人在仙公山上“绝顶云霄”的古岩外,建造岩宇,修道炼丹,济世救民,称“丰山洞”,俗称“双髻寺”,中间几经兴废。寺宇坐东朝西,深11.5米,宽12.8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46平方米,木、砖、石混凝合结构,重檐歇山顶建筑形式。

    丰山仙洞主祀何氏九仙,据传何氏九仙因反对其父参与淮南王谋反,相偕出走至福建,先住福州于山,相机往福清石竹居、白云清洞等处。后至莆田境内,伐枫亭而居,四出采药炼丹,济世救人,于仙游九鲤湖得道成仙,并降灵于仙公山。丰山仙洞香火不断,闻名遐迩,成为闽南一带的仙山圣地。

    白水岩(佛教)

    始建于五代时期,几经修复的白水岩,是一座佛教岩宇,主祀释迦、药师、弥陀三世尊佛像,供奉观音、弥勒和文殊、普贤菩萨,双边塑十八罗汉,住寺千年。1993年扩建成深13.4米、宽14.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厢房,殿前带暗廊,木构单檐歇山顶建筑形式的佛祖厅堂,面积194平方米。内主祀释迦摩尼、药师、弥陀三世尊佛像,供奉观音、弥勒和文殊、普贤菩萨,双边塑十八罗汉。

    朝天阁(儒教)

    与白水岩同代建造的朝天阁,是儒教的岩宇,为旧时读书人朝圣之地。“朝天阁”又称“朝天观”,因年代久远,几经兴废。1996年10月10日改建成二层楼阁式重檐琉璃顶建筑,阁深13.4米,宽为15.6米,占地面积209.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8.08平方米。一层内供奉五文昌夫子和何氏九仙之母舅范侯公,为旧时读书朝圣之地。二层为仙公山文物陈列室,陈列着仙公山有关文物和照片等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