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同行 共护家园——泉州宗教界用抗疫行动诠释新时代爱国精神
时间:2022-04-15 19:45 浏览量:

313日以来,泉州陆续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多地沦为高风险地区,全市疫情形势严峻。为阻击疫情,全市宗教界坚持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在确保宗教领域安全同时,与广大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同心抗疫,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在抗疫行动中彰显家国情怀。

关紧一扇门

全市宗教界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决策部署,898处宗教活动场所均于第一时间关闭场所,贴出公告,全面落实“双暂停”(暂停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暂停举办集体宗教活动)。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排查,场馆消杀,全员参加核酸检测,除外出参与支援抗疫人员外,宗教活动场所全面实现静态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当地网格化管理,场所人员全员参与当地核酸检测。市区13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除2名年长居家人员外,“应检尽检”165名宗教教职人员和93名常驻场所工作人员均参加核酸检测。宗教界坚决扛起宗教活动场所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效确保宗教领域零感染。在紧闭大门同时,宗教界通过网络平台,持续发布正向信息,宣传党和政府疫情相关政策,弘扬抗疫工作好人好事,引导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戮力同心,共同抗疫,共克时艰,切实起到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积极作用。

伸出一双手

全市宗教界坚持爱国爱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伸出援助之手,助力泉州抗疫。正如泉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向愿法师所说:“平时,我们接受信众的供养,关键时刻我们要回报信众,回馈社会”。

全市宗教界积极为抗疫捐助经费、筹措物资,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其中,泉州大开元寺捐赠40多万元、承天寺捐赠30万元、元妙观捐赠额30万元、崇福寺捐赠10万元、少林寺捐赠10万元、泉南基督教堂捐赠10万元。

宗教界置办爱心餐食,保障志愿者、机关下沉干部伙食用度。其中,安溪县道教协会为全县第二轮、第三轮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先后送出560多份爱心午餐。

宗教界充分发挥自身场地开阔的优势,为基层抗疫提供场地。比如:泉州花巷天主教堂在场所内为社区开辟固定核酸检测点,还主动提供场地、桌椅、水电、网络等,捐赠口罩、消毒液、矿泉水、牛奶、面包等物资。

宗教界主动关心弱势群体,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在泉州市民族宗教局下沉的丰泽霞淮社区,有位江西籍外来务工人员,身患哮喘,病重时曾呼叫120急救。生活拮据,连自己看病的医药费都难承担。泉州大开元寺听闻此事,慷慨解囊,资助3000元为其治病,并给他送去丰厚的生活物资。

派出一队人

泉州宗教界的义举善行不止于捐钱捐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亲身参与,组队支援抗疫一线。广大宗教教职人员和义工把自己当作社会普通一员,主动融入乡村、社区,加入志愿队伍,参与志愿服务。

316日上午,配合泉州市民族宗教局下沉丰泽霞淮社区,泉州崇福寺、少林寺、元妙观、泉南基督教堂分别派出10名教职人员,组建一支40人的特殊志愿者队伍参与抗疫。志愿者们脱下僧衣、道袍等教职人员服装,穿上“大白”(防护服),从事最繁琐的电话排查、信息录入、秩序维护、清洁消毒、转运垃圾等志愿服务工作。

泉州少林寺25名武僧在方丈常定法师亲自带领下,投身霞淮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并在其后社区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后,继续留下8名武僧与机关下沉干部同吃同住,负责丰盛假日城堡11号封控楼24小时值班;泉南基督教堂主任牧师苏伟垣虽然已届75岁高龄,仍然亲自担任志愿者,来到抗疫一线参与电话排查等工作;元妙观的吴迎雅道长,自始至终一直参与市民族宗教局分配的志愿服务工作,负责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成为每个小组争相抢夺的行家里手;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黄文铿组织清净寺人员协助社区核酸检测,并亲自充当志愿者,为核酸检测维护秩序。

疫情中,宗教界纷纷组队参加一线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共派出宗教教职人员400余人,义工志愿者超过1000人。


(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宗教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