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民族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15 16:42 浏览量:

  福建省泉州市是沿海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有1个民族乡、48个民族村(社区),现有回、畲、蒙古、满族等53个少数民族成份。

  记者近日从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获悉,近年来,泉州着力解决制约民族乡村发展的突出短板及薄弱环节,在促进民族乡村发展上作出许多探索。其中,德化县葛坑镇龙塔村以申报命名第四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契机,探索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为魂、产业生态为翼、民生保障为本”的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发展之路。

  据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民族科科长黄伟华介绍,泉州全力推进民族特色村镇的建设,使民族村寨焕然一新,特色民居得到有效的保护。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大幅提高,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泉州市已投入110万元,统一特色建筑装饰风格,对52座房屋进行立面装修。投入335万元,建设村寨大门、沿溪休闲步行道、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逐步使龙塔从单纯的民族村寨向旅游观光村寨转变。

  此外,泉州还以福建省政协、省民族宗教厅挂钩帮扶龙塔村,和与莆田市城厢区结对共建为契机,投资300万元打造龙塔民族特色村寨,重点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滨溪广场、文化景观长廊,进一步提升村寨文化内涵。

  “农村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活水源泉’,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民族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黄伟华表示,泉州市积极探索发展民族乡村集体经济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利用海拔低、温热条件好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培育种养专业户;利用交通便利、临近石英矿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

  据悉,泉州市大力做优民族乡村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种植西瓜、柑桔、百香果等特色水果500亩;大力发展苗木种植,扶持绿生苗木合作社,培育桂花、深山含笑、红花继木、茶花、罗汉松等树苗300多亩;大力发展黑鸡、黑兔、黑羊“三黑”特色养殖。

  2018年,泉州还引进誉隆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8.72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预计可为龙塔村提供就业岗位100人左右,实现年产值1.5亿元。在此基础上开展村企共建,村集体投资100万元入股该公司,有效实现活血造血。

  之前,龙塔村有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8人,已全部脱贫。泉州市通过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对点帮扶,村党支部牵头,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以“分类帮扶”为原则,为3户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金扶助发展油茶林、竹林、鸡鸭兔及藏香猪养殖等实现扶贫造血,为2户贫困户落实危房改造资金,为1户贫困户申请医疗补助资金。

  目前,泉州市5个民族村纳入全省民族乡村振兴试点,3个民族村纳入省级“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4个民族村纳入市级“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试点。

  黄伟华强调,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是同频共振的关系,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稳定,在稳定中促进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来源:中新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