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共绘统一战线“同心圆”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来源 :安溪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时间:2025-09-30 19:04 浏览量:

  近年来,安溪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从机制构建、产业文化、服务保障三方面精准施策,推动民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特色样板。

  一、立梁架柱,构建“一体贯通”与“协同协作”新格局。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政治引领力。安溪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县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民族工作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定期研究部署,推动民族工作落地见效。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是系统集成,强化机制协同力。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民族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的“六位一体”推进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调研、信息共享等方式,找准结合点、发力点,推动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力量聚合,实现民族工作从“单兵突进”向“兵团作战”转变,从“宏观要求”向“具体实践”有效转化。

  三是夯基垒台,强化组织保障力。着力建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民族工作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程,配齐配强县乡两级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抓好”。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县“网格”系统,形成“县统筹、乡落实、村执行”三级服务网络,创新“一村一策”机制,实现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

  二、双轮驱动,激发“产业共富”与“文化共融”新动能。

  紧紧抓住发展和认同两个关键,通过产业赋能促进共同繁荣,通过文化浸润构筑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根基。

  一是产业共兴,厚植共同富裕根基。特色产业“强引擎”。 立足“中国茶都”产业优势,推动茶产业与民族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持续举办“民族团结杯”茶王赛,提升民族乡村茶叶品质与品牌影响力。湖上乡盛富畲族村,传承创新传统竹编技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竹编产业年产值达530万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少数民族农户”模式,设立盛富茶叶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创新合作社+品牌+电商模式,“盛富金铜锣”茶叶成为国际会议指定用茶,带动村民稳定增收。湖上乡横坪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成油茶、食用菌、生姜三大种植基地,走出一条“生态富民”新路径。官桥镇善坛村打造“畲寨旅游+”模式,发展旅游经济。文旅融合“新路径”。创新“特色体验+民族风情”旅游模式,在官桥善坛畲族村打造“畲林里特产体验馆”,开发畲族乌米饭、茶餐、射弩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让游客在品味畲族文化的同时带动消费增收。积极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地开展结对共建,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社会协同“聚合力”。 全省首创开展“商会结对助力乡村振兴”等专项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乡村建设,形成“安溪人答安溪题,安溪朋友共答安溪题”的生动局面,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富足”。近五年争取各级资金超千万元,实施55个特色项目,形成“资金+项目+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是文化共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保护传承“续文脉”。 高度重视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设“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训练基地”,并在全国及省级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屡获佳绩,勇夺金牌。系统整理畲族文化资源,编印《安溪民族文化图鉴》,将畲族射艺、藤铁工艺等纳入非遗体系,善坛村建成畲族文化园、畲家寨等文化地标,盛富村打造畲族文化馆、全省首个党章纪念馆和竹编展示馆等文化空间,让畲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教育引导“植认同”。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今年成功承办泉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中小学开设相关校本课程,开展“畲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举办花朝节等传统节庆活动,组建畲族歌舞队、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巡演,促进各族群众在文化互鉴中情感交融,从“感知差异”走向“共享认同”。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两岸交流“促同心”。 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依托清水岩“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平台,组织清水祖师金身巡台、举办文化节庆和青年交流活动,创新举办“民族文化节”,将八社狮阵、畲族山歌、南音、木偶戏等民俗文化搬上舞台,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深化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共绘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

  三、暖心服务,打造“交往交融”与“和谐共生”新样板

  安溪县着眼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优化服务供给、改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家园,营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一是优化服务促交融。 全省首创在工业园区创建“石榴籽之家”,在社区依托“党建+邻里中心”设立“红石榴服务站”,并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少数民族服务专窗,推行“民族事务一窗通办”,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子女入学、医保办理等“一站式”精准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二是共建共享促和谐。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率先落实流动人口住房保障、子女“就近入学”、医保跨省结算等政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惠及百万各族群众。设立“长者食堂”等暖心设施,关爱特殊群体,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细微之处,营造“一家人”的浓厚氛围。三是生态宜居促发展。 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号召,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民族乡村振兴。国际知名艺术家陈文令返乡打造的金谷溪岸艺术公园,成为文旅融合新名片。盛富畲族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展现了从“贫困”到“小康”再到“全国百强”跨越过程中的生态宜居新貌。开展“同心”系列活动,如创建“同心驿站”、设立“同心茶馆”、共植“同心林”、举办“同心杯”茶王赛、开展“民族团结茶席”设计大赛等等,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茶乡风情,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下一步,安溪县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机制建设、产业培育、文化融合与服务优化,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让民族团结“幸福花”在茶乡持续绽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