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与金奈的情缘
来源 :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时间:2019-11-15 11:41 浏览量: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一对雕刻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的石柱,引起一群游客的驻足观望。 

  “在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里,立有印度教的石柱,太令人惊叹,也令人生起探究泉州这个海丝名城与古印度交往的历史。”广东游客李先生对记者说。   

  泉州资深出版人、九州出版社泉州负责人吴越告诉记者,开元寺的这对印度教石柱,来源于泉州历史上的印度教寺庙番佛寺,后者受毁坍塌后,大部分印度教构件流入民间或成为其他寺庙维护修缮的构件。 

  吴越说,金奈是南印度重要港城和印度教重要的文化中心,泉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海丝名城。宋元时,以金奈为中心的南印度对华出口货物先集中运至泉州刺桐港,再转往各地。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也大多从金奈航运至泉州港,所以,金奈与泉州乃至福建,历史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泉州文旅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泉州现已发现约三百方印度教石刻,是宋元时期泉州印度教寺和祭坛的遗留物,也是中国唯一在本土发现的印度教寺遗存,包含有立式神像、石龛、石柱及柱头、柱础、底座、石垛、雀替等建筑构件。石刻图像以印度教神和神话故事为蓝本,吸收中国元素,加以印度及中国常见的纹饰,塑造出兼有中国风味的印度图像。  

  据介绍,泉州遗存的这些印度教石刻刻划的主神为毗湿奴和湿婆。毗湿奴神含原型、化身及毗湿奴之妻,湿婆神主要的形象为林伽、舞王和湿婆之妻。图像内容及表现形式与南印度泰米尔地区的相应图像十分相似,石刻上的纹饰也以泰米尔地区常见的蛇纹及莲瓣纹为多。   

  位于泉州古城旧车站的番佛寺和县后巷的白狗庙,都是印度教寺庙,前者在历史长河中已坍塌,后者犹存并得到良好修缮。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告诉记者,泉州目前发现的印度教石刻,大多来自番佛寺遗址。这里最早出土的一块泰米尔文印度教石碑,现存厦门大学,复制件置泉州海交馆供人参观。最近,又出土一块更完整的泰米尔文石刻,再次见证泉州与南印度不寻常的历史关系。   

  开元寺十六角柱是南印度朱罗时期常见的柱型。十六角柱上雕刻的图案以毗湿奴及其化身的神话故事为主,配以八幅中国吉祥图,有隐含中国人哲学理念的“雀鹿蜂猴”(寓意“爵禄封侯”)“双狮戏球”等,也有中国人喜欢的菊花、牡丹花等图像,充分体现了中印文化在泉州这个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的相互融合、和谐共存。  

  (来源:福建日报 泉州政务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