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宗教界积极做好宗教领域疫情防控工作
时间:2021-09-23 09:45
浏览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一、严格落实“双暂停”
一是各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实行“双暂停”,从9月14日起全市898处宗教活动场所和所有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全部暂停对外开放、暂停集体宗教活动。二是积极做好各项防控措施,储备相应的防疫物资,组织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杀工作。如鲤城区全区45处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采取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和场所自行消杀的方式,对场所全方位无死角的环境卫生消杀工作。三是强化“双暂停”监督到位。石狮市佛教协会、永春县基督教两会、永春县佛协等县(市、区)宗教团体到辖区内相应宗教活动场所实地抽查督促“两暂停”落实情况。四是加强场所内教职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摸排,并与属地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建立联系,对高、中风险地区入(返)泉人员或接触高、中风险地区入(返)泉人员的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健康管理。
二、营造健康宣传氛围
泉州市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一是及时在场所大门或入口处张贴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双暂停”通知,做好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引导疏解工作。二是通过发布微信公众号推文、悬挂条幅横幅等方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坚决服从党和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理性平和的认知,纾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加大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三是市佛教协会、市基督教两会等宗教团体发布疫情防控倡议书,倡导各场所落实“双暂停”、教职人员和信众做好个人防护、按照要求参加检测,踊跃开展捐赠活动,携手攻克时艰。四是泉州市道教协会、市佛教协会等编制和转发寺院宫观疫情防控小贴士,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向宗教界和信众宣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防控常识。
三、防范非法宗教活动
宗教团体及教职人员共同做好信教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爱国爱教、正信正行的理念,引导信众警惕不法分子企图以非法传教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散布歪理邪说、制造心理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或打着宗教旗号煽动信教群众阻碍防控措施、干扰防控工作。
四、积极开展捐赠活动
莆田、泉州、厦门再次发生疫情以来,我市宗教界发扬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积极捐钱捐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月22日,我市宗教界累计捐赠金额477.5万元(含物资)。其中通淮关岳庙一次性向鲤城区红十字会捐赠3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此前还捐赠了价值85.8万元的负压救护车和疫苗冷链车,以及价值27.5万元的疫情接种用的电脑冰箱等设备。石狮城隍庙一次性捐赠2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针对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因暂停开放自养能力不足的现实,开展“大庙帮小庙”、“大手牵小手”的教内帮扶活动,目前已经开始相关摸底统计工作。
五、配合承担服务功能
按照属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我市部分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承担配合接种疫苗、核酸检测和提供志愿服务等功能,发挥了宗教界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如晋江东石的南天禅寺曾两次作为疫苗接种点,安海龙山寺曾三次作为疫苗接种点,泉港义烈庙、莲山宫殿外广场作为核酸检测点,离相寺2间沿街房间作为医务人员休息点及储物间,奎璧基督教堂为核酸检测点提供停车场场地;晋江山头侯山拱秀庙作为核酸检测点;石狮市凤里街道普闻寺、关帝庙,灵秀镇金安殿等也作为核酸检测点,共检测核酸近万份。这些场所的教职人员及义工,积极参加到本场所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中,包括维持秩序,查验健康码等等。此外,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主动组织义工,如石狮甘露寺、莲华禅寺、祥芝基督教堂、厝上基督教堂等,参加辖区内核酸检测工作。泉港区诚善堂的释妙禅法师从半个月前至今作为抗疫志愿者,参与分配医疗物资、核酸检测输入、登记志愿者,并参与抗疫防控检查口卡点志愿者。
(信息来源: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宣教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国家(部委)网站
各省政府网站
县市区网站
本市重要网站
版权所有©: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A栋南门三楼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