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换届造成人员变更大、业务易脱节、工作难衔接等问题,泉州市于9月份在市委党校清源校区举办为期一周的民族宗教民间信仰工作培训,来自各县(市、区)、民间信仰工作重点乡镇(街道)40名干部或业务骨干参加了本次培训。
培训将民间信仰业务等列为重点,邀请福建省民族宗教厅民间信仰工作处二级调研员江开泉为大家作专题授课。江开泉具体阐述了“我省民间信仰简要情况、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下一步抓民间信仰工作的重点”等三个方面内容,帮助大家了解民间信仰有关情况和政策要求,学习业务知识,理清工作思路。他指出,福建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数量庞多,管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泉州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居全省之首,近年来在规范场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在今后工作中,泉州市再接再厉,继续为全省以至全国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管理创造更多更好鲜活经验。
为进一步规范民间信仰事务管理,有效发挥民间信仰积极作用,此前,泉州市制定下发《泉州市民间信仰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民间信仰工作提出“落实三级责任、规范四项管理、发挥四个作用、防范四种乱象”等具体要求。在泉州市民族宗教局具体指导下,各地各负责民间信仰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意见》精神,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期,因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泉州部分区域被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全市进入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全市负责民间信仰工作人员特别是县、乡两级人员积极投身民间信仰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场所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配合全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全市7000多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10平方米以上)坚决贯彻落实“两暂停”(暂停对外开放、暂停集体活动)要求;有条件的场所积极为抗疫工作捐款捐物,其中鲤城区通淮关岳庙一次性向鲤城区红十字会捐赠300万元;有的场所提供场地作为当地核酸检测点,如泉港义烈庙、莲山宫;有的还派出人员担任志愿服务者……。
通过加强民间信仰业务工作培训,通过抗疫等重大工作任务考验,泉州市特别是县、乡两级负责民间信仰工作人员业已成为基层开展民间信仰工作的精干力量。
(信息来源: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宗教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