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泉州市民族宗教局在省民族宗教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初全省民族宗教局长会议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思想、共同体、中国化、一家亲、不出事、责任制”六项重点任务,用心用情、积极作为,推动工作成效逐步显现、特色品牌持续亮化,进一步开拓泉州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在“学思想”中练就民族宗教系统理论铁军。一是思政引领,紧盯机关政治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及上级决策部署等作为中心组和党组(扩大)会议重要学习内容,细化落实举措,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真正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全年重大政治任务狠抓落实,党纪学习教育期间开展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现场教学17场次,组织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6篇,持续推动党的纪律规矩入脑入心。二是知行合一,持续强化专业素养。深化全市民族宗教系统“星火相约”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互学模式,组织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干部围绕重点工作、岗位职责开展汇报交流,2024年共计开展8期,推动民族宗教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理解领会当前工作形势和要求,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铸就素质高业务强民族宗教工作队伍。三是宣传教育,巩固提升和谐氛围。举办信息工作培训,利用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宣传阵地,提炼展示我市推动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工作经验做法,积极上报信息材料,2024年被国家、省、市采用信息共计130余篇,位居全省民宗系统前列。提升宣传举措,开展“福籽同心·爱在泉州”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线上答题活动,期间近万人次参与,在全社会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新热潮。
(二)在“共同体”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泉州篇章。一是在构建“中华一家”牢固理念上下功夫。成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等活动,全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进”活动620场次;在全市范围内部署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全年共计开展宣讲活动34次,广泛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热潮;广泛开展“福籽同心·爱在泉州”泉州民族故事征集活动,向全社会征集361个故事,评选入围作品79个;在泉州石狮举办的省第十七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线上观看人数超3万人,获中新社、中国民族报、学习强国等20余家媒体报道,累计推送报道超500篇,阅读量超过100万,多措并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工作走深走实。二是在推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三级民族资金1368万元,建设项目57个;指导各县(市、区)做好2025年中央、省级、市级少数民族补助资金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扎实播种培育全市民族产业发展“项目田”。落实第六轮市直单位挂钩帮扶民族村(社区)工作,全年挂钩帮扶资金239万元,帮扶项目40个。三是在创新促进“三交”上下功夫。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向基层延伸,培育12个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点,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工作。推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获评2024年度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指导泉州海交馆打造全国旅游促三交示范项目品牌。推荐晋江荣恒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策荣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指导南安市委统战部、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单位;指导陈埭民族中学、泉港区庄重文实验学校创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坚持争先创优促全系统全领域积极作为。
(三)在“中国化”中探索全面从严治教泉州样板。一是着力抓教育,广泛凝聚思想共识。组织召开全市宗教团体负责人述职工作会议;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和佛教商业化问题专项治理,在全市宗教界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全面从严治教”教育活动。二是着力抓队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泉州佛学院承办第十三届福建省佛教讲经交流会暨第四届福建省佛教论辩赛,其中,我市代表队摘得论辩赛一等奖和讲经交流会二、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指导泉州市佛教协会举办第十届(泉港)讲经交流会、泉州市基督教两会举办神学思想研讨会、泉州市道教协会举办第五届玄门讲经活动。举办全市“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专题提升班,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市宗教工作干部队伍事务管理水平和宗教界综合素养。三是着力抓落实,积极推进重点工作。指导15家宗教场所完成第二批财税试点中期评估工作;加快推进宗教活动场所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今年新增办理超95宗,累计办理超395宗,办证率达44.1%。
(四)在“一家亲”中塑造海内外交往交流交融典范。一是深化人文交流,以情促融。指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旅创建全国游促“三交”示范项目;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海峡两岸中华道教科仪交流活动、首届泉台道教科仪演法交流活动,指导泉州通淮关岳庙开展分灵溯源认证,举办闽台“保生大帝绕境巡安”、妈祖、关帝等民俗活动,今年已接待台湾来泉宗教(民间信仰)交流团组超300批次,接待台胞超9000人次,进一步发挥祖地情缘,增进台湾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二是共论海丝之光,以惠促融。成功承办第四届伊斯兰教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围绕“两岸融合:伊斯兰教界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的担当作为”等议题,来自全国伊斯兰教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共论“海丝之光”,推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走深走实。三是发挥窗口作用,以侨促台。晋江龙山寺被授予“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举办“潮起八闽 向海而歌”福建佛教桥连五洲交流会暨南安雪峰寺建寺1130周年系列活动;指导南安雪峰寺与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举办菲律宾首届中华禅意文化节活动,菲律宾华人华侨超2万人次参与,得到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和海外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五)在“不出事”中巩固安全管理监督稳定局面。一是巩固“前瞻”思维,下好网络监管“先手棋”。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新特点,加强对网络阵地意识形态的监督管理,成立全市民宗系统宗教信息巡查、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健全互联网宗教服务,对全市宗教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场所(单位)开展常态化巡查,切实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二是巩固“合作”思维,打好齐抓共管“组合拳”。指导县(市、区)稳妥做好涉及我市有关线索的核查处置工作,依法查处有关非法宗教在泉渗透活动,相关做法得到省委统战部、省厅领导批示肯定,获省民族宗教工作简报刊发,真正形成依法治理、协同治理工作局面。三是巩固“底线”思维,搭好安全监管“全链条”。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全市宗教领域开展安全标准化提升固本强基行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加强场所安全能力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场所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场所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督导检查为根本,组织开展“防火、防汛、防渗透”平安建设专项活动,推动构建专项提升、日常监管“全链条”。
(六)在“责任制”中形成事务高质高效治理格局。一是以严的基调履行事务治理责任。年初梳理汇总全市民族宗教系统重点工作项目35项,通过重点工作调度机制加以推进,今年已成功调度事项11项。提请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宗教工作专题会议5次,解决民族宗教领域自查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推进市、县两级民族宗教条线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真试真用”。二是以实的举措履行教育培训责任。举办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信息宣传、消防安全等主题培训班,进一步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全市首届消防技能竞赛,在“学、练、考”中提升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参加全省宗教领域首届消防技能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充分发挥省佛教中国化实践基地、省佛教文化国际交流基地和闽台佛教交流中心人才培育作用,培养僧才11名,精通闽南语的“双通”人才20名。三是以新的思路履行指导督促责任。以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为契机,指导全市民族宗教部门拟定调研课题18个,逐项制定调研方案加以落实,其中有关城市民族工作品牌创建经验做法获《中国民族》杂志刊发。
二、2025年工作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扣全会制定目标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宗教中国化主题,增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紧紧围绕新福建新泉州宏伟蓝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推动2025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再上新台阶。
(一)紧扣发展关键,不断强化泉州民宗“窗口”建设。持续深化民族团结“六进”系列活动,承办2025年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启动仪式;深化“福籽同心·爱在泉州”民族故事征集活动成果运用,开设电视专栏、开展人物专访、绘制连环画报、讲好民族故事。深化闽台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指导泉州通淮关岳庙争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持续开展对台分灵认证;指导佛教界、道教界及重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深入挖掘祖庭文化,加强对台对外祖庭文化交流。
(二)紧抓制度基础,不断强化民宗事务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一体化大融合执法平台在全市民族宗教条线的使用推广工作;做好宗教活动场所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推进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指导宗教界深入开展“三经”中国化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宗教领域财务监督,进一步推进宗教活动场所不动产确权登记。持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点,加强和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动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积极推广“晋榴之家”等基层服务阵地,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紧盯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民宗工作队伍发展。举办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进一步深化“星火相约”岗位练兵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加大宗教职人员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训力度,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激发宗教界内生动力,提升宗教界代表人士“四个方面能力”,进一步巩固我市民族和谐、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